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。 健康危害:本口对眼、鼻、咽喉和肺有刺激作用,接触后引起喷嚏、咳嗽和喉炎。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。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,可致灼伤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:LD50700mg/kg(小鼠腑腔内) 危险特性:化学反应活性很高,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。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,大量放热,引起燃烧或爆炸。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能自行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。遇水、二氧化碳都能猛烈反应。与卤素、磷、许多氧化物、氧化剂和酸类剧烈反应。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氧化钾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4.实验室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(GB11904-89,水质) 原子吸收法(GB13580.12-92,大气降水) 原子吸收法《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.环境标准:
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避免扬尘,收集于干燥、洁净、有盖的容器中。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。大量泄漏:用塑料布、帆布覆盖,减少飞散。在专家指导下清除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但建议特殊情况下,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 眼睛防护:戴安全防护面罩。 身体防护:穿化学防护服。 手防护:戴橡胶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误服者用水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不可用水、卤代烃(如1211灭火剂)、碳酸氢钠、碳酸氢钾作为灭火剂。即使用石墨干粉对钾亦不适用。而应使用干燥氯化钠粉末、碳酸钠干粉、碳酸钙干粉、干砂等灭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