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。 健康危害:本品本身无毒,但燃烧时会生成有害气体,应予注意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:遇明火、高热极易燃烧。燃速很快。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,甚至引起燃烧。久储会逐渐发热,若积热不散会引起自燃。其粉体化学活性很高,在空气中能自燃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5.环境标准: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,周围设警告标志,切断火源。小心扫起,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一般不需特殊防护,但建议特殊性情况下,佩带防毒口罩。 眼睛防护:可采用安全面罩。 防护服:穿工作服。 手防护:必要时戴防护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眼睛接触: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吸入: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 灭火方法: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、泡沫、干粉、砂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