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。 健康危害:吸入本品粉尘可引起急性中毒。中毒表现为面、颈及胸背上方皮肤发红,眼、软腭及咽喉粘膜发红、畏寒等。个别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,暂时性局灶性脊髓炎及瘫痪等。进入眼内可引起眼损害;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、荨麻诊及溃疡。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消化道症状;眼及呼吸道刺激。长期大量吸入其粉尘可引起尘肺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:LD50334mg/kg(小鼠经口);158mg/kg(大鼠经口) 危险特性:本身不燃烧,但遇水或潮气、酸类产生易燃气体并放热,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高效液相色谱法 5.环境标准: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0.5mg/m3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,周围设警告标志,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学防护服。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,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。避免扬尘,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,转移到安全场所。如果大量泄漏,用塑料布、帆布覆盖,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,确定清除方法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作业工人应该佩带防尘口罩。必要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。 眼睛防护:戴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防护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。若有灼伤,就医治疗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 吸入: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注意保暖,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误服者立即漱口,给饮大量温水,催吐,就医。 灭火方法:干粉、砂土。禁止用水。禁止用泡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