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、对环境的影响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高浓度蒸气对眼、上呼吸道有刺激性。高浓度吸入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嗜睡、恶心、呕吐,继之乏力、呼吸困难、紫绀、共济推敲、抽搐、昏迷。重者发生脑和肺水肿。皮肤接触,可出现皮肤红斑,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。慢性影响有头痛、乏力、胃纳减退、血压降低和消瘦等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:属中等毒类。 急性毒性:LD5071mg/kg(大鼠经口);67mg/kg(兔经皮);LC50290mg/m3(大鼠吸入);小鼠吸入4.5g/m3×0.5小时,死亡;人吸入1.0g/m3×2小时,恶心、疲乏,5小时后紫绀,9小时后死于呼吸衰竭;人经皮72mg/kg,死亡。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吸入10mg/m3×4个月,血液胆固醇、β-脂蛋白、抗奎宁脂酶活性增高;大鼠吸入10mg/m3×4小时/日×4个月,体重减轻,肺充血,肝糖元减少,肝细胞坏死;大鼠腹腔32mg/kg/日×3个月,体重减轻,部分大鼠死亡。 致突变性:大鼠吸入1mg/m3×4小时/日×4月,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;大鼠吸入10mg/m3×4小时/日×4月,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,染色体断裂。 危险特性:遇高热、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,有引起燃烧的危险。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,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光气、氯化氢。 3、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、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的测定:样品用活性炭吸附后,用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洗脱,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(NIOSH法) 变色酸比色法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》(第二版)杭士平主编 5、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.5mg/m3(皮) 6、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、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戴自给式呼吸器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雾状水,减少蒸发。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,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利用围堤收容,然后收集、转移、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 废弃物处置方法:用焚烧法。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。燃烧要充分,防止生成光气。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。 二、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,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。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应该佩带防毒面具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静电工作服,戴防化学品手套。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、工作后,彻底清洗。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,洗后再用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,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眼睛接触,立即翻开上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。吸入者,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呼吸停止时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误服者立即漱口,饮足量温水,催吐,就医。 灭火方法:泡沫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