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。 健康危害:大剂量口服可引起非特异性呕吐和腹泻。对眼睛、皮肤、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。在工业上使用时,未见职业性损害的报道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: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。研究表明,本品及其钾盐、镁盐无全身任何毒作用。 急性毒性:LD502260mg/kg(大鼠经口) 危险特性:遇明火、高热可燃。受高热分解,放出刺激性烟气。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,遇火星会发生爆炸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.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》(第二版)杭士平主编 5.环境标准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,穿一般消防防护服。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供气式呼吸器。 眼睛防护: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防酸碱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橡皮胶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眼睛接触:立即翻开上下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。就医。 吸入: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就医。 食入:误服者用水漱口,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雾状水、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