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对皮肤、粘膜有刺激作用,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,并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:属微毒类。 急性毒性:LC5024000mg/m3 4小时(大鼠吸入) 危险特性:遇高热、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,有引起燃烧的危险。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色谱-质谱法《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》第19版译文,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色谱/质谱法 美国EPA524.2方法 5.环境标准: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123mg/m3 前苏联(1975)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.02mg/L 嗅觉阈浓度 0.5mg/L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,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一般消防防护服。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。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,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利用围堤收容,然后收集、转移、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高浓度环境中,佩带防毒面具。 眼睛防护:可采用安全面罩。 身体防护:穿相应的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防化学品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。呼吸停止时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误服者给充分漱口、饮水,尽快洗胃,就医。 灭火方法:泡沫、干粉、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