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物质的理化常数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。 健康危害:纯品基本无毒。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、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,则毒性增强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:LD505790mg/kg(兔静脉) 危险特性: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氧化硫、氟化氢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仪器法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气相色谱法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》,杭士平主编 5.环境标准: 前苏联(1975) 工作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 6.0mg/m3 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一般作业工作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合理通风,加速扩散。如有可能,即时使用。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,修复、检验后再用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一般不需特殊防护。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或自给式呼吸器。 眼睛防护:必要时,戴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一般作业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。 其它:工作毕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进入罐、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,须有人监护。 三、急救措施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本品不燃。切断气源。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 |